规划计划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规划计划
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营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5126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式,我委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的工作基调,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深入实施“五项工程”,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38亿元,同比增长6%,低于去年5.4个百分点,总量列全省第四位,增速列全省第二位。

2.工业用电量:完成148.22亿千瓦时,总量列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5.16%,增速列全省第二位。

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全市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550个(亿元以上2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7.6亿元,同比增长1.7%

二、“五项工程”指标完成情况

1.企业提升工程: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9户,为省考核目标的300%

2.产业集群工程:大石桥镁产品及深加工、鲅鱼圈钢铁深加工、仙人岛石化、营口汽车保修装备4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完成省下达的目标。

3.项目工程:8个投资超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投产和试生产,为省考核目标的160%

4.企业并购与技术引进工程:完成企业并购和引进海外先进技术项目7个(其中海外项目5个,国内项目2个),为省考核目标的116.7%

5.淘汰落后产能工程:淘汰辽宁腾达(集团)公司印染落后产能900万米、辽宁新发展集团镁制品落后产能6.6万吨,完成省政府全年考核目标。

三、主要工作

1全面抓好以企业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工作,实现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加强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控和调度。进一步完善市与省,市与市(县)区、园区,市与重点企业的三级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了企业稳定生产。二是加强对六大主导产业和200户骨干企业生产运行分析。每月对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扶持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三深入推进企业联系人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全市工业企业联系人制度实施意见》,确保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有1名联系人,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享受各种政策资金1.7亿元。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博览会、辽宁(南京)特色产品展览会、汽保设备博览会、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镁质材料博览会等;搭建工业产品网络展示平台,征集我市7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利用经信委网站和中小企业营口网展示发布,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五是狠抓企业安全生产。指导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制毒医药、涉及粉尘金属加工、民爆军工涉密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杜绝了生产安全隐患。推动工业用电量稳定增长。坚持“日报表、旬通报、月调度”工作制度,加强了对用电量监控、分析;督促各市(县)区和园区积极落实省政府出台的政策,为企业争取省用电补贴2500多万元;帮助12个项目享受省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870万元。

2、加强跟踪、调度和服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调度。建立市,市(县)区、园区层层包干的责任体系,跟踪、调度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和投达产情况,积极组织推进,有114个实现投产。二是全力推进省政府督查的26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实行重大项目联络人制度,定期对项目现场调研,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有24个开工建设。三是为企业建设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对企业在项目融资及享受国家和省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沈鼓集团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等9个项目获省贴息资金3500万元;协调解决了五矿营钢公司135兆瓦发电机组并网和石钢京诚公司大棒材用电等重大项目配套问题,切实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

3、积极推进承载区建设,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一是强化“园区建设年”产业集群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全市17个产业集群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掌握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等情况,研究和制定工作措施,实现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二是完善各承载区基础设施。17个产业集群主要承载区已有50%以上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提高了对项目的承载力。三是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北海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通过省经信委验收,亚泰镁产品研发公司加快镁质材料关键技术公共研发平台项目已完成;汽车保修装备产业集群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鲅鱼圈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项目已实施建设,均列入省重点支持计划,分别得到1000万元省专项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加快推进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大石桥镁产品及深加工和鲅鱼圈钢铁深加工2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全市产业集群发展。

4、扎实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继续推进万家企业节能工作。组织我市列入万家企业名单的43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帮助企业查找、解决存在的问题,超额完成了省节能量考核目标。二是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国家重点支持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项目的实施,积极组织申报省节能专项,帮助大石桥市金瑞耐材公司轻烧镁粉窑煤制气等3个项目获得350万元资金三是帮助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网上申报辅导和初审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有5户企业享受到减免税支持500万元。

5、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截至2014年底,我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52户,市级89户,总数达到142户。大族冠华公司、青花集团等企业通过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拥有了行业核心技术,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2014筛选了107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年度推进计划,其中新泰精密设备公司的“高铁铝合金枕梁铸件”等55个开发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部分将享受免税政策,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三是加大海外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力度。建立了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库,全年已引进5个项目,其中中集车辆公司引进加拿大除雪设备技术等3个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四是鼓励中小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产品。组织41户企业的43个产品申报了省计划,有35个被选入。

6、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并购,推进并购工作深入开展。一是为企业并购搭建咨询服务平台。组织我市100余户企业召开并购咨询会,邀请普华永道中国海外投资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拓宽了企业的经营思路,增强了企业的并购信心。二是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通过网站宣传、到基层宣讲、行业专题会解读和下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并购政策和成果。共向300余户企业普及政策,重点培训有并购意向的企业50余户,储备了20个并购项目。三是积极实施企业并购工程。多渠道挖掘、培育并购项目,做好项目的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完成营口希泰精密焊接科技公司并购韩国密封科技株式会社等5个并购项目(其中海外3个,国内2个),总投资2.86亿元。通过并购,我市企业获得了世界先进的超大型焊接波纹管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超低温低压阀门制造技术、半导体设备制造和检测技术等。

7、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两化融合水平。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宽带提速和4G网络建设工程是2014年重点民生工程,2014年投入资金9.24亿元, 完成了计划总投资的129.4%新增光纤宽带到户能力27.42万户;新建4G基站1780个,室内分布系统358套,4G网络已实现营口地区全覆盖。二是提高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制造系统的应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技术,重点企业主导产品缩短了研发和交货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三是加快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47月,组织搭建了营口市汽保装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了汽保产品在线交易,完成商品交易额516万元;继续推进了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平台建设,运行情况良好。四是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积极协助企业进行“双软认证”,今年新增认证软件企业2家、软件产品8个,为企业争取返还产品增值税2650万元。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20.4%五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抽查、信息安全事件整改等工作,保障了政府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8、打造服务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宣传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新闻媒体、网站、政策解读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放权益保护法宣传单1000多份,开展了4次针对200多名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宣讲活动。二是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征集110个有融资需求的项目,向金融机构推介,帮助15个项目融资7000万元;组织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融资顾问进创新型企业等活动,帮助51户企业融资2.8亿元;为10户企业、13个服务和担保机构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1579万元。三是积极开展企业人员培训活动。举办了2次大型讲座,培训了600余人;完成会计等各类专题培训10期,培训了3600人。四是开展小微企业公益服务活动。利用省专项资金,为50户免费注册商标,给予50户委托代办服务补贴和100户建立网站补助,资助企业招工200人、派遣100人。

9、妥善处理企业遗留问题,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一是稳妥推进企业改制。积极推进营口造纸厂、洁海资源公司破产清算和整体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了冶金运输公司和射线仪器厂改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接待上访人员140批次785人次,处理各种信访积案34件,全部办结。三是落实好老干部、军转干部、老兵和“壳”企业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经多方筹集资金,共为上述人员发放各种拖欠补贴、取暖费等640万元。

10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委党组和全系统各单位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梳理归纳了168条意见。针对这些意见,建立了142项立行立改清单,为民办实事、解决困难,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二是加强了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下发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要点》,召开了13次党委会,发展、接转党员29人,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强化了领导班子廉洁自律;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文化宣传月、勤政廉政半月谈、廉政知识考试等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