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规划计划
2012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 工作完成情况

市经信委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1、企业提升工程。实现销售收入264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54.1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列全省第三位;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3户,为年目标的113%。其中新增销售收入超十亿元企业6户,为省考核目标的120%

2、产业集群工程。17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537亿元。其中4个省重点考核的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068.8亿元,同比增长49%,为年目标115%

3、项目工程。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691项,为年目标的115.2%,其中亿元以上307项,为年目标的153.5%;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62项,为年目标的101.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79.3亿元,为年目标的114%,同比增长24.5%

实施重点新兴产业项目5项,完成投资13亿元,为省考核目标的130%。实施重大工业项目6项,为省考核目标的100%

4、企业并购工程。完成企业并购项目8项,为年目标的100%,总数列全省第四位,其中海外并购项目4项,为年目标的100%

5、工业用电量:完成152.9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8%。其中11月、12月工业用电实现正增长,确保了企稳回升。

二、主要工作

1、抓好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和要素保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对1422户规模以上企业的分类指导,促使企业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二是对全市200户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旬报制度,掌握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由班子成员带队组成8个工作组,深入80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和70个拟投产工业项目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了75户企业恢复生产。四是组织500多户企业参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展洽会、上海(中国)乐器博览会和镁博会等9展销、展洽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营销。

2、加强工业用电调度、保障和补贴政策的落实,实现工业用电量稳步回升。一是组织各市(县)区、园区深入1479户工业企业,做好用电补贴政策的宣传,提高了企业用电积极性。二是实施工业用电量日报表、旬通报、月调度制度,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制定措施。三是组织8个工作小组每月3次深入到各市(县)区、园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工业用电量得到明显提升,确保1112月份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四是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中存在问题。完成了市政府考核的17个重点电力项目的建设,使我市电网建设受阻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3、围绕458”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壮大。一是制定了《营口市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和《营口市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了北海中小型电机检测中心、汽保设备展示交易大厅顺利建设。三是组织大石桥市高端镁质产业园申报了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成功进入2012年度省级行列。组织申报了乐器产业列入辽宁省重点文化产业,乐器产业园被授予首家辽宁省文化产业(乐器)基地。成功举办了汽车保修装备和首届国际乐器2个产业集群博览会,省经信委补贴100万元

4、全力推动具有牵动作用项目和年底前投达产项目的实施。一是选择了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立了重大项目包扶责任制,帮助项目实施单位协调解决问题、排除困难,大力推动项目实施。二是对列入省重点考核6重大项目和5个新兴产业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制度,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三是通过对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采取月报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速度主要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四是在政策和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推进156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年底前投达产项目的建设,有110个项目投达产,新增销售收入145亿元。

5、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各类政策。一是开展政策宣传和50余次业务培训,深入到各市(县)区、园区和企业1000余次,对技术改造、企业并购等政策进行宣传和业务讲解,扩大了政策覆盖面。二是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衔接和沟通,全年共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1.2亿元,约占上级政策资金总额的10%,其中争取省中小厅政策性资金位列全省第二位。三是深入企业,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多渠道挖掘项目源,建立了全市省技改财政贴息、企业并购项目库,设立电子档案,为今年争取政策资金打好基础。

6、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展创新服务,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积极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全年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3项,有76个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积极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年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户,全市总数达到130户,晋升省级技术中心6户。三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产品研发和培育,有22专精特新产品列入省计划名单,17个产品获省政府新产品奖。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举办2次企业与院校对接会,为近百户企业与院校搭建对接平台。向省申报科技创新型企业190户,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7、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工程,扎实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全面落实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工业行动方案。对列入万家企业名单的43户企业逐户进行了节能量筛查及任务量确认,确保今年完成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的40%二是通过开展节能宣传,发挥国家、省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来推动企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保证了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三是通过加强调研,讲解和争取政策,完成了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2.5万吨,印染落后产能7600万米,电熔镁1.2万吨,电力落后产能2.1万千瓦的全年目标。

8、继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顺利推进了招商引资活动和企业并购工程。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采取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敲门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全年组织赴外招商活动11次,邀请和接待来我市访问客商近100人次,推动了招商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瞄准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包装了100个重点项目,向外发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三是组织我市企业做好并购域外企业工作。多渠道挖掘项目源,组织企业对接并购项目,全年启动实施16个并购项目,完成8项,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9、不断加强两化融合推动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展开。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全市已有8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技术,提升了企业的主导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二是举办了我市50余家企业参加的软件企业及信息化培训会,共推动20个软件产品的登记,为企业减免增值税2700万元。三是继续加快建设无线城市网络,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加快民生领域信息化进程。我市已启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城管等工程建设,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0、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我市《关于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年为企业提供培训65期,培训各类人员近1万人。三是充分发挥我委管理的中小担保公司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为218户企业进行保贷,保贷额达到9.6亿元。四是全年共筛选、征集有融资需求项目200项,推介给银行,同时,举办3次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为园区企业落实贷款1.5亿元。

1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解决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化解信访积案,确保职工稳定。一是稳妥推进企业破产,妥善安置破产企业职工。认真筹备了营口造纸厂破产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确保了债权人的稳定。二是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保证每天有1名领导干部在信访接待室接待来访群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解决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共投入100多万元资金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稳定的72项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2%,确保了十八大期间进京上访为零。三是839名军转干部和老兵落实了政策,全年共落实补助资金近200万元,接访百余次,保持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