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规划计划
2013年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

营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4122

 

一、指标完成和预计情况

1、企业提升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27.7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列全省第一位;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2户,为年目标的102%,其中新增销售收入超十亿元企业7户,为省考核目标的175%

2、产业集群工程:4个省重点考核的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311亿元,同比增长21.2%,为省考核目标的121%

 

3、项目工程

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7亿元,同比增长35%,为省考核目标的133.4%

2)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和投资500万元技改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720项,为年目标的102.9%;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307项,为年目标的153.5%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70项,为年目标的100%

3)重大工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落实重大工业项目6个,为省考核目标的100%,完成投资45亿元,为省考核目标的111%。实施重点新兴产业项目6个,为省考核目标的100%,完成投资32亿元,为省考核目标的112%

4、企业并购工程:完成企业并购项目9项,其中海外并购项目7项,均为省考核目标的112.5%

5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程:我市已完成淘汰印染400万米、电熔镁2.52万吨、化纤0.68万吨的省考核目标。

6、工业用电量:12月,完成工业用电量13.48亿千瓦时,同比多用电1.18亿千瓦时,增长9.6%;全年累计完成140.9亿千瓦时,同比多用电15.7亿千瓦时,增长12.5%

二、主要工作

1、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和要素保障,加大包扶企业力度,确保全市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市与省,市与市(县)区、园区,市与重点企业三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将全市23户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纳入省级经济运行监测网,将200户重点骨干企业纳入市级经济运行监测网,每月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我委安排100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机关干部担任企业联系人,每名企业联系人负责对接10户企业,确保全市10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有1名联系人。联系人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采用旬报制度,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企业争取各类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了解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的需求,帮助协调解决,确保企业稳定运行。三是对全市150户拟晋升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建立和各市(县)区、园区对接的工作机制。我委组成13个工作组,分兵负责,共同帮助企业研究市场、研究要素保证,协助企业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和加强市场营销,确保企业提升工程指标的全面完成。四是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程。通过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完成全年淘汰电熔镁砂、印染和化纤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指标。五是加强对工业用电量的调度与监控。采取日报告、旬通报、月总结分析的方式掌握、调度企业用电量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提供依据,确保用电量实现平稳增长。

2、推动各产业集群承载区的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我市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制定了《关于2013年全市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458”产业集群承载区的责任主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并有针对性地跟踪、调度和推进,确保各产业集群承载区的建设顺利。二是根据我市工业六大主导产业的情况,成立了6个招商协调小组,协调推进产业集群项目招商。招商小组由委班子成员任组长,行业科室具体协调,依托我市重点地区、重要园区,包装了100个工业项目,协调组织了10次活动进行发布,参与各市(县)、区和园区出访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推进了工业产业集群的招商引资工作。三是组织抓好产业集群平台建设。推动了全球首家镁质材料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在我市落户。组织镁产品及深加工、汽车保修装备、鲅鱼圈钢铁深加工、北海电机4个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申报省专项补贴资金,其中镁产品及深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已获得省专项补贴资金1000万元。四是成功举办汽车保修装备和乐器产业集群博览会。7月,组织举办了第八届汽车保修装备产业集群博览会,现场交易额突破1.3亿元,签订合同200余份,合同额度约7.7亿元,汽保展会获得省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9月,组织举办了乐博会,现场销售额2837.7万元,签订意向成交额约9亿元,乐器企业获得省202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支持。这2个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我市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项目落户,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3、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一是规划了一批重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111”项目工程,即新开工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施100个科技创新项目,全年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00个。目前,这300个项目都已顺利实施。二是建立重大项目包扶责任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开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选了200个项目建立了重大项目包扶责任制,将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位领导和具体科室,并成立了6个重大项目推进组,已协调省、市环保局帮助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聚酰亚胺产业基地一期、北钢管业(营口)有限公司预精悍螺旋焊管及防腐等项目取得了省级环评批复。三是帮助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年初以来,申报了东旭(营口)光电显示有限公司年产55万片玻璃基板生产线、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台单张纸喷墨数码印刷机等4个项目,获得国债资金1.9亿元,额度列全省第一位;申报了营口宝唯金属管件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合金钢特殊钢大口径管道配件等7个项目,获得中小技改专项资金1000万元,项目数和额度均列全省第三位;申报了沈鼓集团营口透平装备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完善及为煤化工配套大型压缩机组研制项目、营口金辰自动化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自动化生产线等8个项目,获得省技改贴息资金2800万元。四是围绕重点工业项目,强化调度与分析。建立市,市(县)区、园区层层包干的责任体系,对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工建设和投达产项目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研究分析目前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4、深入挖掘项目源,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实施并购,推进并购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建立了全市企业并购项目库。通过组织各级工作机构认真落实、各级领导介绍、有业务关联企业间的交流推荐等形式,多渠道挖掘项目源,储备了30个有意向的并购项目。二是全力推进并购项目的实施。对所有并购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推进,完成辽宁金锚实业有限公司并购佛山市欧浦电光源材料有限公司、营口蓝天管件有限公司并购罗马尼亚莎拉开发有限公司等9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申请了省企业并购专项资金,拟获得补贴金额2917万元。三是深入企业走访,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今年以来,我委联合市(县)区、园区,走访重点企业400余户,召开企业并购业务培训会5次,普及了并购相关知识和业务,增强了企业并购和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完成并购项目的跟踪管理。对完成并购项目的18个企业进行跟踪走访,调查并购项目运转情况,检查企业并购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好并购资产整合、引进技术吸收、补贴资金使用等工作。

5、扎实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推进我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对我市十二五节能目标1万吨以上的43户重点万家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进行了核查,推动了企业节能降耗制度和目标体系建设二是认真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实施了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100吨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等项目30项。帮助辽宁金锚实业有限公司年产4500吨高效细管径超细荧光粉节能技术改造等8个节能项目获得了省节能专项510万元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后,可节约3.5万吨标准煤。三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我们认真落实《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开展了清洁生产宣传月活动,加快先进清洁生产及重大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帮助辽宁腾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型生物酶织物处理技术等项目申报国家清洁生产及重大节水技术政策资金支持,提高了全市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6、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引进、开发先进装备技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深入。一是大力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确定了全年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60项、产学研联合项目10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10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10项、产品质量技术公关项目10项。通过积极推进和组织实施,6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二是通过精心筛选和组织申报,有7户企业列入省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有15项产品列入省专精特新计划。组织了120户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申报省中小厅创新型中小企业计划,其中59户企业列入计划,将连续5年获得每年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三是积极争取省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支持政策。今年是实施该项政策的第一年,我委先后分三批组织了6个项目申报,其中戴斯玛克的改善连铸坯等轴晶率提高钢材质量的技术、光明科技的嵌入式自能化汽车轮胎平衡机软件”2个项目获得省支持资金共188万元,其它4项正在审理中。目前,我们已建立营口市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库,通过多途径的宣传工作,经企业申报及县区推荐,已有14个项目列入到我市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库中。四是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项目的实施。确定了62项为重点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并已帮助3个项目申报了省专项资金支持,其中新东北电气集团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气体绝缘金属隔断开关设备项目已获得专项资金支持1500万元。

7、打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优化服务企业软环境。今年,我委在重点骨干企业中聘请20名服务企业监督员,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我委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在我委网站设立维权投诉平台,坚决做到服务企业零差错、审批流程零障碍、培训咨询零收费。二是继续开展深入服务企业活动。每名班子成员每周有1天、科长有2天时间深入到企业中,听取企业的意见,帮助有困难的企业解决问题,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多渠道、多种方式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在营口日报设立了8期政策大讲堂,编制印发了2000册《营口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汇编》,扩大了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宣传面,使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了解政策,并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四是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我们已组织了10次银企对接和金融助力走进园区活动,帮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开展了管理、财务、销售等方面的各种培训30期,培训企业1000户次以上,培训人员超过6000人次。

8、积极做好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和信访稳定工作。一是积极处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多次深入企业,落实纺织厂、绝缘材料厂、三纺厂等企业的土地变现工作,做好职工安置。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了福斯油品公司、石油化工厂尽快搬离市区等工作,特别是积极做好造纸厂的破产推进工作。二是全力做好有关企业集体访的处置工作。针对企业的集体访事件,我们能冷静应对,深入到群众中,加大思想工作力度,并且积极筹措资金,加快企业职工安置,基本解决三纺厂、绝缘材料厂等企业集体访问题;解决了企业五七工家属工近千人的参保问题、职教幼教近250人的待遇问题和企业1-4级工伤人员近200人退休养老金偏低的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三千方百计筹集信访救助资金,化解信访积案。今年以来,共筹措救助资金50多万元,化解积案5件,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市的重点信访问题。四是继续做好老干部、老兵、企业离休职工等人员的服务工作。对老干部、老兵和企业离休职工,我们始终坚持耐心、细心、贴心的原则,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使有些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今年以来,我委和有关部门共筹集150多万元资金,为近800名老兵和老干部解决有关问题,化解了矛盾。